工作原理
断路器一般由触头系统、灭弧系统、操作机构、脱扣器、外壳等构成 。
当短路时 ,大电流(一般10至12倍)产生的磁场克服反力弹簧 ,脱扣器拉动操作机构动作 ,开关瞬时跳闸 。当过载时 ,电流变大 ,发热量加剧 ,双金属片变形到一定程度推动机构动作(电流越大 ,动作时间越短) 。
有电子型的 ,使用互感器采集各相电流大小 ,与设定值比较 ,当电流异常时微处理器发出信号 ,使电子脱扣器带动操作机构动作 。
断路器的作用是切断和接通负荷电路 ,以及切断故障电路 ,防止事故扩大 ,保证安全运行 。而高压断路器要开断1500V ,电流为1500-2000A的电弧 ,这些电弧可拉长至2m仍然继续燃烧不熄灭 。故灭弧是高压断路器必须解决的问题 。
吹弧熄弧的原理主要是冷却电弧减弱热游离 ,另一方面通过吹弧拉长电弧加强带电粒子的复合和扩散 ,同时把弧隙中的带电粒子吹散 ,迅速恢复介质的绝缘强度 。
低压断路器也称为自动空气开关 ,可用来接通和分断负载电路 ,也可用来控制不频繁起动的电动机 。它功能相当于闸刀开关、过电流继电器、失压继电器、热继电器及漏电保护器等电器部分或全部的功能总和 ,是低压配电网中一种重要的保护电器 。
低压断路器具有多种保护功能(过载、短路、欠电压保护等)、动作值可调、分断能力高、操作方便、安全等优点 ,所以被广泛应用 。结构和工作原理低压断路器由操作机构、触点、保护装置(各种脱扣器)、灭弧系统等组成 。
低压断路器的主触点是靠手动操作或电动合闸的 。主触点闭合后 ,自由脱扣机构将主触点锁在合闸位置上 。过电流脱扣器的线圈和热脱扣器的热元件与主电路串联 ,欠电压脱扣器的线圈和电源并联 。当电路发生短路或严重过载时 ,过电流脱扣器的衔铁吸合 ,使自由脱扣机构动作 ,主触点断开主电路 。当电路过载时 ,热脱扣器的热元件发热使双金属片上弯曲 ,推动自由脱扣机构动作 。当电路欠电压时 ,欠电压脱扣器的衔铁释放 。也使自由脱扣机构动作 。分励脱扣器则作为远距离控制用 ,在正常工作时 ,其线圈是断电的 ,在需要距离控制时 ,按下起动按钮 ,使线圈通电 。 [1]

接线方式
断路器的接线方式有板前、板后、插入式、抽屉式 ,用户如无特殊要求 ,均按板前供货 ,板前接线是常见的接线方式 。
1、板后接线方式:板后接线较大特点是可以在更换或维修断路器 ,不必重新接线 ,只须将前级电源断开 。由于该结构特殊 ,产品出厂时已按设计要求配置了专用安装板和安装螺钉及接线螺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大容量断路器接触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断路器的正常使用 ,因此安装时必须引起重视 ,严格按制造厂要求进行安装 。
2、插入式接线:在成套装置的安装板上 ,先安装一个断路器的安装座 ,安装座上6个插头 ,断路器的连接板上有6个插座 。安装座的面上有连接板或安装座后有螺栓 ,安装座预先接上电源线和负载线 。使用时 ,将断路器直接插进安装座 。如果断路器坏了 ,只要拔出坏的 ,换上一只好的即可 。它的更换时间比板前 ,板后接线要短 ,且方便 。由于插、拔需要一定的人力 。因此中国的插入式产品 ,其壳架电流限制在较大为400A 。从而节省了维修和更换时间 。插入式断路器在安装时应检查断路器的插头是否压紧 ,并应将断路器安全紧固 ,以减少接触电阻 ,提高可靠性 。
3、抽屉式接线:断路器的进出抽屉是由摇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的 ,在主回路和二次回路中均采用了
插入式结构 ,省略了固定式所必须的隔离器 ,做到一机二用 ,提高了使用的经济性 ,同时给操作与维护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增加了安全性、可靠性 。特别是抽屉座的主回路触刀座 ,可与NT型熔断路器触刀座通用 。 [1]

辅助触头:与断路器主电路分、合机构机械上连动的触头 ,主要用于断路器分、合状态的显示 ,接在断路器的控制电路中通过断路器的分合 ,对其相关电器实施控制或联锁 。例如向信号灯、继电器等输出信号 。塑壳断路器壳架等级额定电流100A为单断点转换触头 ,225A及以上为桥式触头结构 ,约定发热电流为3A;壳架等级额定电流400A及以上可装两常开、两常闭 ,约定发热电流为6A 。操作性能次数与断路器的操作性能总次数相同 。

-/gbacggc/-
//hddkls.com